老子《道德经》云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;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无,即是有;空,即是色 。大响,却没有声音;大象,却没有形状。这种大、无、空,就是留白。
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,在于水墨留白。虚实相生,无画处皆成妙境。名家作画,都是惜墨如金,计白当黑。留白是一种境界,非高手而不能为。留白的前提,必须是惜墨,三笔两画,神韵皆出,简洁干净,下笔如神。往往看一幅画,看它的留白,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,境界的高下。恰是未曾着墨处,烟波浩渺满目前,以无胜有,以少胜多。
南宋马远《寒江独钓图》, 齐白石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,只画了数十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。 清八大山人,石涛的画,大部分是空白。空灵虚幽,如散僧入圣。 齐白石画虾,虾透明,无水,满纸水汽淋漓。板桥画竹,稀稀落落几笔,风骨顿出。 达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神秘的微笑,让人着迷。 罗丹的雕塑《沉思者》那柔美忧郁的眼神,让人回味。这都是留白的效果,说了,但不说透,任你去遐想。
书画印的留白,讲究巧拙相生,于无为处有为。譬如一大片旷野中,猛然一座奇峰,拔地而起,叫人惊艳,平中见奇。又譬如奇峰迭起,高山顶上,突然一个天湖,明净,澄澈。见了,叫人激动得忍不住掉下泪来。
诗歌中的留白
生活需要留白 生活需要留白。围棋,要“留眼”;说话,要“留心”;手下,要“留情”;话不说绝,事不做尽,锋芒不全露,得理让三分。路径窄时,留一步与人行,滋味浓时,减三分让人食。俗话说:酒斟八分平,饭吃七分饱。生活也是一门艺术,既要努力奋斗,勇猛精进,也要有闲云野鹤般的恬淡心境。疏密有致,张弛有度,生活才会少一份烦恼,多一份快乐。
钱多的,少一分贪婪。位高的,少一分追逐。就会多很多幸福。 有一则短语说:
给事业留点亲情的空白; 水满则溢,月盈则亏,这是人生的常态。花开半时偏妍,做事要留有余地,打仗要留有退路。
心灵需要留白。删繁从简,粗茶淡饭,享受简单的幸福。适当独处,适当静坐,痛快工作,安静休闲。把心放平,把心放宽,诗意地栖居。闲暇时静对一朵花,一棵树,一片云,一江山水,释放自己,放空自己,让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,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。适当减少欲望,简单地、淡然面对生活的种种。每天让心事归零,及时清空心中的垃圾,删除不必要的烦扰。随时释放心灵的空间,让灵魂清风朗月,让心灵海阔天空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,整个秋天只取一叶,这样轻松地活着,也挺好。
爱情需要留白。爱是不在乎天长地久,只在乎曾经拥有,爱也是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爱是轰轰烈烈,海枯石烂,爱也是细水长流默默守候,平平淡淡静静欢喜。爱如雪小禅所说,“你若爱一个人,隔着山隔着水远远地欣赏着总是最美的,如此这般就够了。”爱可以飞蛾扑火,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;也可不浓不烈,不远不近。爱,太浓太烈,必不长久;太清太淡,则失去意义。有人说:“爱情,是朵花,半开就好。”适当保持一点距离,相敬如宾,有点距离,互相尊重有时更美。偶尔来点沉默,一个眼神即心领神会,感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微妙。
留白是一门生活的艺术,绘画中有“计黑当白”,音乐有弦外之音,戏曲中有虚拟动作,诗文有意在言外,佛陀有拈花一笑。人生不能挤得太满,当于无字处看书,于无声处听音,于无画处观景,于无心处参禅。意蕴更显深远,生命更鲜活。人生贵在留白,能留白和会留白,是胸襟,是气度,是智慧,是境界,也是一种生命从容、淡然的生活方式。
|